小基站国产化首个里程碑!中国电信成功研发出 5G 国产化 pRRU

原创文章 发布人:YYJT 发布时间:2023-01-16 10:58

国电信成功研发5G国产化pRRU小基站,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功研发 5G 国产化 pRRU,真正实现了芯片和器件国产化率 100%,实现了小基站产品国产化研发的首个里程碑,推动了小基站设备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发展。

这是小基站产品国产化研发的首个里程碑,同时推动了小基站设备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发展。

据悉,PRRU 又称为皮基站设备,它是一种有源设备,是一种小型化、低功率、低功耗的室内覆盖射频单元,即一种室内小型基站,主要用于解决特定区域的室内无线覆盖问题。

2-230201110004G9.jpg

目前,中国电信研究院发挥已规模商用的自研扩展型小基站经验与优势,根据产品需求规格,基于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和评估结果,核心器件选用北京力通通信的射频收发芯片、南京创芯慧联的DFE芯片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项目团队已经自主完成了产品技术方案、芯片选型、原理图、PCB设计等硬件研发工作,开发了DFE嵌入式软件代码,成功实现了pRRU整机国产化芯片器件的集成应用。此外,项目团队已成功打通BBU、HUB和国产化pRRU的端到端业务,完成了实验室测试,典型射频指标如EVM、ACLR、接收机灵敏度等均满足行标和企标要求,并将于2023年开展基于国产化pRRU的小基站系统外场试点和推广应用。

 

今年是 5G 商用的第四个年头,如今 5G 基站的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,在各大运营商的努力下,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的 5G 基站已超过 230 万个,这让我们的 5G 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
不过,在我们日常使用 5G 的过程中,办公、家庭等场景的深度覆盖一直都是 5G 网络的“盲点”之一。

除了当前可以解决全屋信号、网速问题的全屋千兆外,还有 5G 小基站方案。

其实,小基站早在 3G、4G 时代就登场了,受价格及技术的影响,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。

到了 5G 时代,由于组网、运维成本的成倍增加和基站覆盖范围的缩小,深度覆盖成为运营商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难题。这时,5G 小基站就发挥作用了。

所谓 5G 小基站指的是微基站、皮基站和飞基站,其体积较小,部署灵活,常部署于机场、火车站、体育场等室内或人员密集区域及企业场景中。

 

目前,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、超过 97% 的县城城区和 40% 的乡镇镇区已实现 5G 网络覆盖。

未来的 5G 基建将会进入“深水区”,重点将是在县城城区“补缺补漏”,同时加大乡镇镇区的 5G 网络覆盖率。而这也将给 5G 小基站带来巨大的建设机会。

实际上,各大运营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。从 2021 年开始,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筹备 5G 小基站的集采工作。

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,2021 年我国 5G 小基站达到了 10 万站规模,预计 2022-2025 年,5G 小基站总建设规模将达 600 万站。

而据市场研究机构 DellOro 预测,未来 5 年全球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到 250 亿美元。

5G小基站芯片发展任重道远

大家都知道芯片是通信产业的基石,然而,从 5G 小基站芯片的占有率来看,国产化程度并不高。

除了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部分大厂外,更多玩家采用的是通用商业芯片,这个市场基本上被英特尔、高通、恩智浦等三大巨头所垄断。

国内厂商中,华为、中兴通讯等厂商能够实现 5G 小基站芯片的自给,两者的小基站芯片均使用专用 ASIC 芯片,但并未对外公开。

不过,受益于通信行业对产品自主可控的意识提升,越来越多芯片企业开始投身于小基站芯片的研发,国产小站底层芯片生态正在加速成熟。

此次,中国电信成功研发的 100% 国产化 5G pRRU 小基站,让我国打破了垄断,实现关键网络设备自主可控。

不过,5G 小基站芯片发展仍任重道远,器件的成熟还需要规模应用的支持,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,期待大家共同努力突破技术难关。